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各地教育部门设置了教研员的岗位。本以为教研员会给老师们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没想到有些教研员的做法着实叫人一言难尽。
以前教研员几乎都是从优秀的一线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不再担任教学工作,而是给所在辖区学生设计考试题。他们对课本知识的把握程度,绝对在一线教师之上,老师有不懂的地方都要请教教研员。
现在就不同了,教研员的工作重心变成了听公开课,而且很多教研员根本没担任过一线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多数是纸上谈兵,犹如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给出的建议完全没有可行性。每次上完公开课,任课老师没有感觉到收获,反而备受打击,恨不得立马辞职。
一线教师精心准备公开课,被教研员骂得一无是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东一位高中语文老师介绍,每年高三一模考试结束后,按照惯例市教科院都会安排教研员来学校听公开课。这不仅关乎老师个人的荣誉,更决定学校的名声。一线老师们都不敢担当如此重任,唯恐避之不及。
尽管校领导也知道老师们的真实想法,可总要有人讲这节公开课。于是便指派两名业务能力最强的老师,迎难而上。二位老师也不敢怠慢,只能废寝忘食地做准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之所以老师们都不愿意上公开课,是因为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要不断反复地备课、磨课。非常影响教学质量,还把自己累够呛。一旦准备的不够充分,老师还会跟着吃瓜捞。
正常来说,无论老师准备得有多么完美,教研员都不会满意,先是简单给予肯定,然后再从鸡蛋里挑骨头。毕竟能担此大任的老师都是学校里的骨干,不能面子上过不去,总要先抑后扬。
不过山东这两位老师遭老罪了,台下听课的领导云集,全校语文老师都在现场。结果教研员跳过第一个步骤,直接全程黑脸,把老师精心准备的两节课批评得一无是处。其他老师替他们捏了一把汗,直接给两位老师留下了心理阴影,直呼以后再也不讲这种公开课了。
“你行你来讲”,强烈要求教研员给一线教师上示范课
世界上固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即使最优秀的高级教师上公开课,也会有几处瑕疵。可即便是师范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试讲的时候也不会完全没有优点。教研员此举未免叫人质疑他们的初衷,难道是校长得罪他们了,反过来拿老师撒气?
要是教研员点评的意见比较客观,或者能说出自己的道理,相信在座的一线老师们也能心服口服。以后在教学方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是公开课真正的意义。不分青红皂白就全盘否定的方式,只会打击老师的积极性,没有任何帮助,老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有问题。
一线教师忍不住直呼:“你行你来讲!”强烈要求教研员在评判公开课前,最好先上一节示范课。要是真比一线老师讲得好,叫人挑不出毛病,他们说什么都没人敢反对。要是教研员自己都不会讲课,不懂教学,那他们给出的评课结果还有意义吗?
还有教师觉得这种公开课和演戏一样,老师不像老师像演员。有时候为了万无一失,还要和同学提前排练,学生当成做游戏,就连每一个问题叫谁来回答都事先安排好了。如此一来,很难能通过公开课考察老师的教学能力。
为啥公开课颇受争议,却一直没被取消?
一位老教师曾经说过,教师准备公开课的过程要比结果更重要。在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会有意外收获。每一次打磨都是进步的过程,直到呈现出最完美的结果。年轻老师准备公开课可能会走弯路,多经历几次就会找到敲门,不知不觉间,教学经验和能力都提高了。
正所谓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一样,考试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备考的过程才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若取消公开课,一线老师就会失去这个自我提升的机会。真正能看出老师教学能力的是推门听课,所以二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老师。
不过教研员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完全可以让教学经验丰富的临退休高级教师,或者50岁以上离岗退养的老教师担任此工作。这样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有机会传承下来,也能解决一部分老教师的工作问题。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这种公开课有意义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