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 
实教同人丨(修改版ver.2.0)如果路哥在11.5卷向帆波告白:第一章(4)_天天微动态

时间:2023-05-29 17:04:01    来源:哔哩哔哩

得知南云会长即将推行OAA制度,她闷闷不乐。在理念上,她并不反对“个人实力至上主义”的战略,毋宁说她无比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高度育成中收获独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但它的评定方式不应当是OAA,因为在她看来,人的才能并不能仅由“学力”“体力”“机转思考力”和“社会贡献度”这四方面决定,又或者说,本来就没有什么能够全方位评价一个人的量化标准。此外,这一制度还会增加低分者的劣等感,集体中的人们往往有服从的倾向,全宿制的学生更是如此,对他们而言,这所能决定他们未来的学校就意味着权威和真理,因此,评低分的做法不仅不会促使他们奋发向上、积极努力,反而更可能令他们走向极端、自暴自弃。那这一制度就适合评分高者了吗?她也不这样认为,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中以“刷分”为第一要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就这样被虚荣心和攀比心掩盖了。她想到了D班中极具篮球天赋的须藤,她又想到了三年生中那位经常得奖的数学天才,为了提升OAA,他们需要将重心放置在其他领域,可那对他们成为职业运动员和数学家而言毫无裨益。要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OAA制度与她的信念完全背道而驰。最令她无法接受的是,她认为这种做法在无形之间将学生们作为待评价的“客体”来对待,而作为“主体”的人是不应被客体化的。


【资料图】

她将自己的困惑向他悉数坦言,在他看来,她是正确的。她不解,她不相信南云会长作为制度的设计者会不明白这些连她都能预见到的弊端,OAA制度的缺陷不胜枚举,优势却寥若晨星。

「他也许是单纯觉得这样有趣吧,整个高度育成在他的眼中不过是一场游戏:他是君临天下的王,其他学生都拜服在他的脚下,其中偶有一些人会反抗他,而消灭他们也被他视为最大的乐趣。要知道,即便是在就任宣言中,他也一样对那些低实力者弃如敝履。」

她更困惑了,就算南云会长真的出于玩乐心理设立这一制度好了,学校总该是以全体学生的成长为第一要务的吧?为何学校不仅不加以阻止,反而积极顺承南云会长的意图呢?她并不认为OAA制度会是全体学生的意志,她也不相信,学生会长真的有同校方在根本方针上冲突的权力。

他明白,她之所以不解,并非因为无法认知,不过是由于不愿相信。她太过善良,这让她的视线出现了盲点。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s,whatever remains,however improbable,must be the truth.(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真相。)」

「可是!」

「组织的运作有其目的和规则,它往往是善恶无涉的。」

「但学校的目的不就是养育学生吗?」问完这个问题,她发现自己有些不合时宜的激动。

「高度育成不是。」

身在D班,却能淡然接受学校对他们没有任何期待,对于这种冷静和不卑不亢,她无比钦佩。她之前一直觉得学校在某些方面做过头了。开学伊始,D班的表现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她相信,如果老师们能尽职尽责,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的话,D班一定不会遭致那样的结果——就像它在其后表现出的潜力的一样。退一步讲,难道就因为他们没有遵守学校的一些规范,就要被剥夺全部生活费,每天只能在食堂里吃野菜吗?她并不认为这是公平的,虽说星之宫老师给出了“人事考核都是秘密进行”这样的说辞,但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正确教育学生恰恰是学校的责任。她查询了《教育基本法》,在其中的第6条第2款,她找到了这一规定:提供教育的方式必须向接受教育的人灌输对管理学校生活所必需的纪律的尊重,并强调他们加强自己的学习动机。(この場合において、教育を受ける者が、学校生活を営む上で必要な規律を重んずるとともに、自ら進んで学習に取り組む意欲を高めることを重視して行わ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集体中的人们往往有服从权威的倾向,她自然也是如此,对D班的这次遭遇,她当时虽抱有些许不平,但更多只是感慨这所学校的复杂以及D班同学们的运气不好。她开始对这所学校产生质疑,乃是在司令塔考试之后。这场考试中,她遭遇了惨败,B班和A班的距离也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她无意否定自己落败这一结果,但正是自己和B班遭遇的这一滑铁卢,才令她反思起了每场特别考试存在的意义。她明白,人往往将胜利归因于自身,而将失败推诿于外部环境,但她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在现代社会中,1对1格斗对于人才培养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她是B班的领导者,她必须不能再被常规束缚,她的视野必须要开阔,在苦思冥想后,她认为高度育成或许出了某种问题,但她仅是一名学生,她不像校方那样掌握着充分的信息,她也无力去否定一个稳定运行的制度。

他说高度育成的目的并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养育学生,尽管相当不愿承认,但她确实无法否定。可即便如此,还是有疑点解释不通。难道OAA制度对于A班生们就是有利无害的吗?除了诱发虚荣和攀比之外,将人数值化的做法不是更会加剧A班生对其他班级学生的歧视吗?难不成校方认为这种“精英意识”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清隆。」她直视他的眼睛,他注意到,她的目光从未如此坚定。他明白了她想说什么,她有自己的信念,但缺乏将其贯彻下去的权力,既然南云可以大幅改革学校制度,那么有朝一日,她也一定,不,是必须可以。

「我要成为学生会长,作为恋人,我希望首先能得到清隆的支持。」

她之前从未特别在意二年生中会长候补只有自己一人这件事,对她来说,学生会只是一个供她为全校学生服务的平台,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以及一个,赎罪的平台。但现在不同,为了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为了去见识高度育成的真相,为了她所珍爱的大家的未来,她要成为堀北会长和南云会长的继任者。

「大家一定都会支持帆波的。」

再一次从他口中听到“大家”一词,她不禁莞尔。

「大家,也包括清隆吗?」

「一直都包括。」

她脸红了。

在就任之时,南云会长取消了总选举,那么获得会内其他三年生和一年生的支持便已足矣,但她不擅撒谎,自己和南云会长的理念在根本上是冲突的这件事,她能对南云会长,以及其他成员坦言吗?支配着学生会的南云会长,又怎么可能会放任自己毁掉他亲手创立的一切制度呢?同时,她又该如何平衡班级与学生会之间的关系呢?她此刻有一种感觉,自己的生活已经深深被高度育成绑定了。在败给龙园、未能守住和D班结盟关系之时,她的眼前只剩一片灰暗,可当找到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后,一股透亮的光在须臾间便扫清了所有的忧郁和阴霾,那时的她仿佛感受到,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在随自己内心的跃动而欢欣鼓舞。现在,当认识到问题在自己的前方如山般堆积起来,她又不免有些无精打采。

「或许我们的本质,就存在于我们选择的道路之中。」将思绪从困难中暂时抽离,她轻声呢喃。

一些闲话

有心人或许会注意到,这版的帆波比上一版在智力和敏锐度上强了不止一星半点。《大明王朝1566》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在于里面所有的角色都始终是智商在线的,其言其行无不与其身份符合,作为作者,我希望这版本中的角色们也能如此。另一点是,我始终觉得相比削弱角色而言,增强角色总归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因为这种做法会将人物的可能性更充分展现开来。说是增强,其实在我眼中,也不过是将原作(一年级篇)中所表现出的潜力具体化罢了。帆波这些人会将相当多的时间用在思索特别考试、班级的前路上,所以得到这个版本中的结论是完全合理的。角色在没登场之时并不是宕机了,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思维轨迹。

另外,在这一版本的第二节中,绫小路放弃了支持堀北,所以接下来不会有堀北进入学生会的情节,原版第7章(修改版第4章)中帆波堀北二人竞争会长的情节也不会再有。说起来,自己那时还是被“特别考试”这种思维所局限,写得太过花哨了。学生会线(及其背后的高度育成线)都会彻底翻新,希望我届时有足够的灵感能让帆波在这版中完成我在另一篇同人中未竟的部分。

再在写作形式上说一些,这节对应的是修改版第一章的第7节,即“我们的本质,存在于天赋与才能之中”一节。在这节,以及之前版本的许多章节中,一些重要的观念都是通过对话来推动的,这也是轻小说的一大特色吧,主要通过对话。在这节中,我没有选择对话为主的方式,而是莎士比亚式的自我倾听方式——角色们通过自我倾听、自我反思来完成认识上的突破。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更紧凑一些,因为对话如果掌握不好火候就会要么很水,要么角色纯粹化身为说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念的喉舌和工具。同时,在我看来,自我倾听也是人们成长的重要方式,并且以原作一年级篇中帆波展示出的潜力,她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11.5卷的结尾(还是特典来着?),帆波说她这些天一直在思考班级的事,但在二年级篇中,她什么都没想出来。毕竟实教原作是几百万字的大作品,所以拉长战线也并非不可理解,但以真实性(令人信服性)和连贯性的角度,似乎不那么合适。

每一节的内容该如何写,在整体上的比重又该如何编排——在这方面,我实在缺乏经验和知识,所以会时不时记录一些闲话,一方面在不暴露情节和主题的情况下向感兴趣的读者分享一些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也是记录自己的写作过程。就像纪德在《伪币制造者》中借爱德华之口说的一样:

“那看您怎么说。其实,说到书的本身,我还一行也未曾动笔。但我已费过很多力。每天我都不断地想。我的工作方法非常特别,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在一本小册子上逐日记下这小说在我脑筋中的演变。是的,这是我保存的一种日记,正像大人替孩子所记的日记一样……换句话说,我并不以克服困难就算满足,每种困难,各种困难(而一切艺术品都不外是解答无数大小难题的总和或产物),我都加以研究,加以说明。也可以说这小册子的内容即是随时对我自己的小说或是对一般的小说的批评。试想如果狄更斯,或巴尔扎克也曾同样保留这样的小册子,这我们该多有兴趣。如果我们能有《情感教育》或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日记!这些书的萌芽及其写作经过!这一定会非常动人……而比作品本身更有趣……”

标签:

读图

X 关闭

X 关闭